职务犯罪监察证据若干问题研究——以《监察法》第33条为中心

被引:70
作者
陈卫东 [1 ]
聂友伦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监察法; 证据资格; 取证规范; 非法证据排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调查实质上替代了以往由检察机关实施的职务犯罪侦查程序。职务犯罪调查的体制变革带来了程序衔接的重大课题。《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的关键是证据适用问题,其集中体现于《监察法》第33条之中。解决此问题应从法律文本出发,明确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资格,理清监察取证程序应遵循的实质规范,界定非法监察证据的认定与排除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证据制度问题探讨 [J].
纵博 .
法学, 2018, (02) :119-127
[2]   监察委员会权利运行机制若干问题之探讨——以《国家监察法(草案)》为分析蓝本 [J].
王迎龙 .
湖北社会科学, 2017, (12) :126-136
[3]   监察与司法协调衔接的法规范分析 [J].
龙宗智 .
政治与法律, 2018, (01) :2-18
[4]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J].
陈卫东 .
政治与法律, 2018, (01) :19-27
[5]   监察机关办案程序初探 [J].
卞建林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6) :50-59
[6]   庭审实质化:一种证据调查方式的逻辑转变——以成都地区改革试点为样本的经验总结 [J].
马静华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5) :67-80
[7]   排除非法证据的价值预期与制度分析 [J].
张建伟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4) :40-58
[8]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J].
陈光中 ;
邵俊 .
中国法学, 2017, (04) :23-36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的法教义学分析 [J].
易延友 .
当代法学, 2017, 31 (01) :38-55
[10]   侦查视角下的刑事速裁程序效率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J].
陈卫东 ;
聂友伦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6, (06)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