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的互惠共生关系探讨——基于四川省宝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24
作者
卢祥波
邓燕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内生性发展; 互惠共生;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21.03.003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四川省宝村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为个案,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形态。研究发现,集体与个体之间并非总是构成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互惠共生的。集体与个体的共生关系形态生成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分工协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集体起着基础性作用,承担社区发展的社会责任,负责村庄旅游空间的营造,而个体发挥主体性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运营,双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村庄的发展。本文认为,价值共享、利益联结、分层运营以及组织协调等机制,共同形塑了集体与个体之间互惠共生关系形态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M].陈家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  
伶仃洋畔的村庄公社.[M].曹正汉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  
农民与市场.[M].潘维著;.商务印书馆.2003,
[4]  
再分配体制的再生.[M].冯仕政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5]  
共生理论.[M].袁纯清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  
村庄的再造.[M].折晓叶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  
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M].王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9]   集体统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组织化路径——黑龙江省K村村集体土地规模经营实践的启示 [J].
钟丽娜 ;
吴惠芳 ;
梁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02) :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