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的研究——基于包含R&D投入的SBM模型的分析

被引:47
作者
黄永春 [1 ,2 ]
石秋平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2] 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增长; 创新驱动;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已开始显现,鉴于此我国亟需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转型。本文基于研发驱动理论,构建了包含研发投入的SBM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增长率,并借助Tobit模型对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三大地区传统要素的无效率来源有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来源于资本,中部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西部主要来源于能源;2中部地区全要素增长率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环境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最大,效率改善对中、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最大;3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对外开放水平与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关系。R&D来源和R&D结构对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投入的驱动作用较大,并应提高基础研究投入。而中西部地区政府研发投入的驱动作用较大,并应强化应用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绿色增长转型——基于中国33个行业的实证考察 [J].
何小钢 ;
王自力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2) :50-62
[2]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的收敛性 [J].
张子龙 ;
薛冰 ;
陈兴鹏 ;
李勇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2) :30-38
[3]   “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5-19
[4]   “率先工业化”与“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分析——来自中印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黄永春 ;
祝吕静 ;
余菲菲 .
经济问题探索, 2013, (12) :132-138
[5]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 [J].
刘瑞翔 ;
安同良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34-47
[6]   “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来自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 [J].
黄永春 ;
郑江淮 ;
杨以文 ;
臧灿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1) :137-143
[7]   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32-44
[8]   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匡远凤 ;
彭代彦 .
经济研究, 2012, 47 (07) :62-74
[9]   地区差距的新视角: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匹配研究 [J].
蔡翼飞 ;
张车伟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5) :31-43
[10]   环境污染、技术进步与中国高耗能产业——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J].
沈可挺 ;
龚健健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2)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