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被引:61
作者
孔雪松 [1 ,2 ]
金璐璐 [1 ]
郄昱 [1 ]
张怡然 [1 ]
徐媛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土地利用; 优化; 点-轴空间; 农村居民点; 引力模型; 加权Voronoi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范围和布局优化方向,揭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点-轴空间作用机制。该文系统分析了村镇增长极点(城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与发展轴(道路)对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空间作用机制,引入空间引力修正模型,测算村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值,采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增长极点空间作用范围,结合道路与地形对农村居民点的综合作用,构建面向点-轴空间作用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体系。研究以大冶市大箕铺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点-轴空间综合作用分析与测算,将大箕铺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划分为城镇化型、内部改造型、迁村并点型(包括中心村建设、村中心建设)3种模式;通过不同优化模式的空间引导与整合,实现村镇层次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2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 [J].
双文元 ;
郝晋珉 ;
余述琼 ;
洪舒蔓 ;
朱传民 ;
黄晓英 ;
张玲娥 ;
周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 (05) :146-155
[2]   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 [J].
焦贝贝 ;
石培基 ;
刘春芳 ;
陈莉 ;
刘海猛 .
资源科学, 2013, 35 (08) :1719-1727
[3]   基于区位势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 [J].
双文元 ;
郝晋珉 ;
艾东 ;
黄晓英 ;
张玲娥 ;
孟鹏 ;
朱传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51-261+297
[4]   农村居民点重构典型模式对比研究——基于浙江省吴兴区的案例 [J].
刘建生 ;
郧文聚 ;
赵小敏 ;
赖玉莹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2) :46-53
[5]   上海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比较 [J].
张正峰 ;
杨红 ;
吴沅箐 ;
郭碧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12) :89-93
[6]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J].
曲衍波 ;
姜广辉 ;
张凤荣 ;
商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3) :232-242
[7]   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沈陈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261-268
[8]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J].
孔雪松 ;
刘耀林 ;
邓宣凯 ;
罗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8) :215-222+293
[9]   长株潭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的演变研究 [J].
曹浩成 ;
谭雪兰 ;
段建南 ;
顾凤霞 ;
朱红梅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3) :181-185
[10]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3) :4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