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对刑法前置化立法倾向的一种批评

被引:61
作者
孙万怀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违法相对性; 刑法; 刑法前置化; 合比例;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6.03.00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时代的变革必然意味着法律的变革,但并不意味着法律要朝令夕改,更不意味着刑法要身先士卒。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就是一个祛除刑法工具化的过程,在晚近我国刑法立法中,刑法前置化的倾向愈发明显,这主要表现为:预备行为实行化;既遂形态前置化;行政民事违法行为不断进入刑法制裁的视野。刑法前置化立法最为直接的理论结果就是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其直接的现实结果是导致行政民事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之间的界限消失,导致罪名形式化、空洞化、黑洞化,导致刑法自洽性的削弱。其根本原因在于为了防范社会风险和满足社会心理,追求违法一元性。对此,立法中必须遵循损害原则(包括冒犯原则)以及合比例原则。对于立法的效果应该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意大利反恐斗争与预备行为犯罪化——一个批判性反思 [J].
弗朗西斯科维加诺 ;
吴沈括 .
法学评论, 2015, 33 (05) :87-97
[2]   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 [J].
何荣功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23-547
[3]   对批判立法之法益概念的检视 [J].
克劳斯罗克辛 ;
陈璇 .
法学评论, 2015, 33 (01) :53-67
[4]   对制售假药行为行政处罚的适用——基于《刑法修正案(八)》的思考 [J].
万尚庆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1 (12) :922-924
[6]   制售假药行为之行政处罚与刑罚适用研究 [J].
刘晓莉 ;
逄晓枫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09) :65-68
[7]   刑法上比例原则应用之探讨 [J].
陈晓明 .
法治研究, 2012, (09) :91-100
[8]   刑法修正何时休 [J].
于志刚 .
法学, 2011, (04) :9-13
[10]   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 [J].
克劳斯罗克辛 ;
王世洲 .
法学家, 2007, (01)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