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精神基础

被引:15
作者
陈立旭 [1 ,2 ]
机构
[1]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
[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文化精神; 主体意识; 公共精神;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12.01.020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任何一种社会管理体制,都是信念、价值和习惯等文化精神的表达方式。任何一种社会管理体制都需要一种内在精神的支撑,需要社会管理各方对于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深厚的、持久的承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仅是一套与"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制,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建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体制,客观上要求文化精神的重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孕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共同体的重构”:对城市社会“终极实在”的追寻——以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建设为例 [J].
杨建华 ;
姜方炳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10) :52-57+127
[2]   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 [J].
田毅鹏 ;
吕方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49 (06) :17-23
[4]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北京出版社.2005,
[5]  
公共行政的精神.[M].(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Frederickson)著;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7]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DominicStrinati)著;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1,
[8]  
中国的单位组织.[M].李路路;李汉林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9]  
文化的解释.[M].(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著;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人的条件.[M].(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