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行动协议的控制权安排逻辑

被引:8
作者
郑志刚 [1 ,2 ]
李邈 [1 ]
李倩 [3 ]
郭杰 [4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3]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 英国杜伦大学
关键词
一致行动协议; 控制权安排; IPO折价; 资本市场专利制度;
D O I
10.19985/j.cnki.cassjwe.2021.04.010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一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实现控制权向创业团队的集中和倾斜。本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高科技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更可能采用一致行动协议。从短期看,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向信息不对称的外部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号: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签署人愿意为实际控制人背书,对其主导的业务模式创新充满信心。这体现在外部投资者愿意为采用一致行动协议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支付更高溢价。从长期看,在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后,实际控制人对控制权稳定的预期一方面会鼓励创业团队人力资本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减少了短期隧道挖掘行为,最终提升企业绩效。因此,高科技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时的一致行动协议成为一种"资本市场专利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2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21]   Propp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J].
Jian, Ming ;
Wong, T. J. .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0, 15 (01) :70-105
[22]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初探 [J].
余翔 ;
李伟 .
知识产权, 2013, (01) :79-82+85
[23]   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 [J].
陈胜蓝 .
金融研究, 2010, (05) :152-165
[24]   董事会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 [J].
蔡志岳 ;
吴世农 .
南开管理评论, 2007, (06) :62-68+92
[25]   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余谦 ;
王晓坤 .
经济研究, 2005, (01) :95-105
[26]   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披露哲学、监管思路和制度缺陷 [J].
王化成 ;
陈晋平 .
管理世界, 2002, (11) :113-123+149
[27]   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从方正科技“收购战”谈起 [J].
施晓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08) :34-37
[28]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Beginnings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J] . Joel Moky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9 (2)
[29]  
Estimating Standard Errors in Finance Panel Data Sets: Comparing Approaches[J] . Mitchell A. Petersen.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2009 (1)
[30]   Social network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
Subrahmanyam, Avanidhar .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8, 14 (04) :63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