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以农民集体下跪事件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被引:56
作者
王金红 [1 ]
黄振辉 [1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中山市行政学院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抗争; 抗争剧目; 悲情抗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抗争剧目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各种以牺牲尊严甚至生命为表现形式的悲情抗争。悲情抗争的空间来自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民本倾向同公平正义、公民权利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党群关系伦理与党群关系现实之间的反差。悲情抗争的机遇来自于现阶段中国压力型维稳体制责任链条的内部缝隙以及中国权力结构存在的上下差异。由于悲情抗争能够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道义压力和政治压力,因此,抗争者同地方政府在施压与反施压的互动中推动了抗争剧目的不断创新。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是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集体的心灵之痛。要有效防止悲情抗争的不断演化,关键并不在于政府应对技巧的提高,而是在于制度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在于弱势群体的尊严、生命与利益受到尊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 [J].
董海军 .
社会, 2010, 30 (05) :96-120
[2]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111-129+244
[3]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J].
黄荣贵 .
社会, 2010, 30 (02) :178-197
[4]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J].
吴长青 .
社会, 2010, 30 (02) :198-214
[5]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J].
王洪伟 .
社会, 2010, 30 (02) :215-234
[7]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8]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百年祭 [J].
迪帕克马利克 ;
胡靖 .
南亚研究, 2009, (03) :131-145
[9]   农民工的非正式利益抗争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分析 [J].
王伦刚 .
天府新论, 2009, (05) :66-70
[10]   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J].
于建嵘 .
文史博览(理论), 2008, (12)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