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获取、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精神

被引:18
作者
焦艳鹏 [1 ]
刘葳 [2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2] 天津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图书馆精神; 知识获取; 人工智能; 学习模式;
D O I
10.13530/j.cnki.jlis.2021035
中图分类号
G250 [图书馆学];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图书馆的运行机理中蕴含着人类知识获取的基本逻辑:良性的知识获取活动应具有自主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科学的客观性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平等等人文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体现。我们可以将上述基本逻辑与精神价值归结为"图书馆精神"。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方式,正在摧毁"图书馆精神"。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获取具有强烈的供给特征,使得人类在知识获取上表现出明显的颗粒化、分散性、他主性、个体性等特征,使阅读者出现了严重的茧房效应,不仅打破了人类获取知识的内在科学逻辑,而且降低了知识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充实感。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知识获取所形成的不利影响,需要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知识获取领域建立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继续加强资源配置,为在图书馆的真实或网络场景中的阅读和知识获取建立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参考文献16。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智能时代算法专利适格性的理论证成 [J].
张吉豫 .
当代法学, 2021, 35 (03) :89-100
[2]   新兴技术风险感知扩散机理分析 [J].
孙典 ;
薛澜 ;
张路蓬 .
科学学研究, 2021, 39 (01) :2-11
[3]   算法创作的著作权保护机制研究 [J].
刘建 .
出版发行研究, 2020, (12) :42-49
[5]   算法对受众信息阅读的影响研究 [J].
李毅成 .
视听, 2020, (08) :191-192
[6]   人工智能威胁论溯因——技术奇点理论和对它的驳斥 [J].
李恒威 ;
王昊晟 .
浙江学刊, 2019, (02) :53-62+2
[7]   从“魏则西事件”看网络搜索引擎媒介责任的缺失 [J].
刘兴广 .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9 (24) :69-70
[8]   阅读的“暴力”:对新闻客户端算法推荐的再思考 [J].
姜小凌 ;
马佳仪 .
中国出版, 2018, (24) :43-46
[9]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原文查证服务调研与探索 [J].
林毅忠 ;
高波 .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 (24) :55-62
[10]   信息茧房 [J].
梁锋 .
新闻前哨, 2013, (01) :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