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公共品供给中的“好混混”

被引:22
作者
陈柏峰 [1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好混混”; 私人执法; 搭便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1990年代以后,两湖平原村庄中出现了"好混混"。"好混混"的出现源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困境。乡村组织难以抑制公共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村庄公共品合作常常因此难以达成。"好混混"则可以依靠暴力和暴力威胁遏制搭便车行为,维系村庄公共品合作和供给,他们的"好"由此体现出来。取消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公共品供给能力更加弱化,农民因此对"好混混"的需求更甚。"好混混"这一怪异现象,反映了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存在局部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95 +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两湖平原的乡村混混群体:结构与分层——以湖北G镇为例 [J].
陈柏峰 .
青年研究, 2010, (01) :1-13+94
[3]   乡村治理的软肋:灰色势力 [J].
陈柏峰 ;
董磊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04) :142-146+16
[4]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J].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2008, (02) :295-308
[5]   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J].
贺雪峰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2) :1-3
[6]   也论“面子”——村庄生活的视角 [J].
陈柏峰 ;
郭俊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9-105
[7]   私人生活与乡村治理研究 [J].
贺雪峰 .
读书, 2006, (11) :130-133
[8]   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 [J].
于建嵘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2) :57-64+71
[9]  
治水.[M].罗兴佐;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0]  
论私力救济.[M].徐昕[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