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

被引:120
作者
傅晓霞 [1 ]
吴利学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前者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高于后者,其中前沿技术进步率差异尤其显著;(2)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个别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常迅速,大部分地区增长缓慢,而随机前沿分析结果的增长率分布相对平均;(3)多数随机前沿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而数据包络分析对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非常敏感,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差异很大。比较而言,对于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随机前沿分析可能是更为适用的生产率分析工具,其结论也更为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2]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3]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4]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5]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63-296
[6]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7]  
孟令杰,李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于非参数的 Malmquist 指数方法[J].产业经济评论,2004(02)
[8]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8-32+204
[9]  
Alwyn Young.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
[10]  
Gregory Chow,An-loh Lin.Accounting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