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被引:181
作者
封志明 [1 ]
杨艳昭 [1 ]
张晶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德州学院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区域乃至全国的人粮平衡作用日益突出;④草地畜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牧区、半牧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口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地区以人口超载、粮食调入为主要特征,中国贫困地区2/3以上的县域仍处于人口超载或临界超载状态,人粮矛盾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865 / 87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 [J].
梁书民 ;
孙庆珍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02) :37-40
[2]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 [J].
谢俊奇 ;
蔡玉梅 ;
郑振源 ;
林培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31-37
[3]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J].
党安荣 ;
阎守邕 ;
吴宏歧 ;
刘亚岚 .
生态学报, 2000, (06) :910-915
[4]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J].
谢俊奇 .
浙江学刊, 1997, (02) :41-44
[5]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J].
郑振源 .
中国土地科学, 1996, (05) :32-35
[6]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J].
郑振源 .
中国土地科学, 1996, (04) :33-38
[7]   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发展分析 [J].
梅方权 .
中国软科学, 1995, (11) :98-101
[8]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J].
封志明 .
中国土地科学, 1994, (03) :1-9
[9]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J].
陈百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1, (03) :197-205
[10]   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 [J].
申元村 .
自然资源, 1990, (01)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