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流动、秩序变迁与乡村治理的重塑——基于河南G村的调研

被引:15
作者
张敬燕
机构
[1]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农民流动; 秩序变迁; 乡村治理; 乡村; 治理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在传统乡村社会,村庄边界封闭,农民流动少,内生规则和机制维系着社会的秩序,乡村治理稳定而有序。然而,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加速流动,乡村原有的价值观念、社会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变,乡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价值基础、政策基础都在改变,这些对乡村治理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治理基础的变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现象和治理困境。乡村社会要适应这种巨变,必须立足于人口流动的现实,从价值培育、治权塑造及机制创新等层面,挖掘乡土社会内生资源,融合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构建起与转型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治理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8+112 +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2]   村干部向何处去——关于村干部“公职化”的可行性分析 [J].
宁泽逵 ;
柳海亮 ;
王征兵 ;
柴浩放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1) :58-65+71
[23]   村干部不宜“公职化” [J].
高怀飚 .
领导科学, 2003, (09) :32-32
[24]   半熟人社会 [J].
贺雪峰 .
开放时代, 2002, (01) :114-115
[25]   流动人口的边缘性与村治秩序的震荡——以鄂西灵村为例 [J].
吴淼 ;
李巧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2)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