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碎片化的形成与治理——基于分析折中主义的考察

被引:12
作者
李开盛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关键词
东北亚; 碎片化; 分析折中主义; 区域一体化; 区域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73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东北亚地区碎片化主要体现为不同国家或国家合作区块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理解其成因,旨在超越单一范式、揭示复杂现实的分析折中主义是最为适宜的分析路径。根据这一路径。作者从利益与观念两方面剖析了碎片化的表现,从权力、安全和经济合作等利益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历史记忆和意识形态等观念因素梳理了碎片化形成的根源。作者认为,区分利益还是观念何者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十分困难,也无必要。关键是要看到,两方面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东北亚的碎片化呈现出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局面。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已经落后,应该及早有效地缓解并最终消除这种不正常的碎片化状况。根本办法在于以强调实用主义的分析折中主义为指导,加快推进整体性治理进程,最终以地区层次的合作包容彼此竞争的各国家或国家合作区块。实现东北亚整合与一体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8+156 +156-15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全球治理机制碎片化与机制融合的前景 [J].
王明国 .
国际关系研究, 2013, (05) :16-27
[2]   中日韩经济合作:动因、态势与影响 [J].
江瑞平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2, 29 (05) :30-41
[3]   论整体性治理的深层内核与碎片化问题的解决之道 [J].
曾凡军 .
学术论坛, 2010, 33 (10) :32-36+56
[4]   基督教对韩国各社会领域的影响 [J].
满岩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06) :118-121
[5]   国家认同与共有观念——对社会建构主义核心概念的反思 [J].
宋伟 .
国际政治科学, 2008, (04) :103-119+146
[6]   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超越对立,走向综合 [J].
焦兵 .
国际论坛, 2008, (05) :30-36+80
[8]   现代国际法的多样化、碎片化与有序化 [J].
古祖雪 .
法学研究, 2007, (01) :135-147
[9]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 [J].
秦亚青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3) :1-23
[10]   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 [J].
黄升民 ;
杨雪睿 .
现代传播, 2005, (06)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