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12
作者
韦廷求
机构
[1]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4 [脑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生化指标变化及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2011年10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9例,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0mg/次,一天2次,连续用药14d,分别于入院第2天、治疗14d后,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结合患者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脑中TNF-α、MDA、SOD水平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APACHEⅡ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J].
刘培华 ;
范良军 .
医学综述, 2009, 15 (20) :3126-3128
[2]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新方法——缺血后处理的研究现状 [J].
祝筱梅 ;
刘秀华 .
生理科学进展, 2007, (03) :261-265
[3]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MDA、TNF-α含量变化及其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研究 [J].
崔洁 ;
曹参祥 ;
郑静 ;
王景周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 (11) :1032-1035
[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概况 [J].
段文贵 .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347-351
[5]  
病理生理学.[M].王迪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