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特克“奇南帕”生计方式的成功与局限

被引:5
作者
谢景连
机构
[1] 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
关键词
阿兹特克; 奇南帕; 游耕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美洲新大陆发现以前,在这里早已存在两个古典文明的中心,一个是阿兹特克文明,一个是印加文明。由于这两个文明自身的特异性以及他们出现区位的特殊性,在今天世界史的编撰中都把他们列入古代文明的个案加以描述。众所周知,任何古典文明都必须有坚强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这两个古典文明自然不能例外,但对比前人对阿兹特克文明生计的描述与解读却充满了抵牾和误解。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对游耕和农业两大文化类型的实质性区别,借助前人的相关记载,力图证实"奇南帕"园艺耕作就是文化人类学家在亚洲、非洲和欧洲早已接触过的斯维顿(Sweden)耕作方式。这样的耕作方式属于游耕类型生计中的特有样式。凭借这样一种特殊的生计方式能够建立强大的帝国,这是阿兹特克文明特异性的实质所在,同时也应看到这一生计方式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无法与固定农耕相兼容,因而在与西班牙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衰落,仅在个别地区以残存方式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拉丁美洲史.[M].(美) 马西 (Martin;C.E.) ; (美) 瓦塞尔曼 (Wasserman;M.) ; 著.海南出版社.2007,
[2]  
全球文明史.[M].(美)皮特·N.斯特恩斯(PeterN.Stearns)[等]著;赵轶峰[等]译;.中华书局.2006,
[3]  
文化人类学.[M].(美)威廉·A.哈维兰(WilliamA.Haviland)著;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  
神圣的饥饿.[M].(美)佩吉·里夫斯·桑迪(PeggyReevesSanday)著;郑元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二十五别史.[M].刘晓东等点校;.齐鲁书社.2000,
[6]  
阿兹特克文明.[M].(美)乔治·C.瓦伦特(GeorgeC.Vaillant)著;朱伦;徐世澄译;.商务印书馆.1999,
[7]  
拉丁美洲文化概论.[M].刘文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8]  
本草图经.[M].(宋)苏颂编撰;尚志钧辑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  
古代社会.[M].(美)H.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71,
[10]   斯威顿耕作方式的实存及其价值评估 [J].
罗康隆 .
贵州民族研究, 2002, (02)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