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的应用研究附视频

被引:11
作者
高峰
机构
[1]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抗血小板; 抗凝;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D O 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9.015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进展率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164 / 11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在冠心病、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J].
王洪刚 .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6-8
[2]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孙慧 ;
高亚英 ;
王晓明 ;
沈国强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12) :1669-1671
[3]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
黄渊智 ;
胡翠竹 ;
黄载文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07) :33-35
[4]   全量抗凝联合扩容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郑建新 ;
柴艳萍 ;
孙顺成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24) :27-29
[5]   轻型和快速好转急性脑梗死的抗凝和脑保护治疗 [J].
王东升 ;
邵玉军 ;
邱建国 .
中国临床医生, 2012, (05) :42-44
[6]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J].
杨梅莉 ;
李雯 .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260-260
[7]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出血关系的分析 [J].
雷亚莉 ;
郭永 .
黑龙江医学, 2011, 35 (07) :481-483
[9]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J].
杜万良 ;
栾璟煜 ;
王春育 ;
陈盼 ;
李姝雅 ;
张倩 ;
袁怀武 ;
朱先进 ;
周娟 ;
李晓蕾 ;
郑博文 ;
杨晓萌 ;
冯皓 ;
徐莹鑫 ;
石玉芝 ;
魏玉桢 ;
韩利坤 ;
孙莉 ;
孙娆 ;
段婉莹 ;
王琳 ;
李朝霞 ;
马佳 ;
邰宏飞 ;
赵萍 ;
石庆丽 ;
谭颖 ;
张瑞云 ;
冷昕祎 ;
黄上萌 ;
刘萍 ;
邱彩霞 ;
杨华俊 ;
孙小英 ;
王玮婧 ;
佟梦琦 ;
黄曦妍 ;
李理 ;
张蓉 .
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 (01) :53-86
[10]   急性脑梗死抗凝和抗血小板疗效比较 [J].
梁柳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0) :7333-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