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人才培养:数智时代教育的新使命

被引:467
作者
祝智庭 [1 ]
戴岭 [2 ]
赵晓伟 [3 ]
沈书生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人才; 新质学习力; 创新能力; AI渗透技能;
D O I
10.13811/j.cnki.eer.2024.01.007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大力培养新质人才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行动要义。新质人才所具有的创变思维使其具有了创新恒常性,复合思维使其具有了生态营造性,技术思维使其具有了技术具身性,这就使得他们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拓发展新赛道。新质人才具有成长心态与高意识学习特质、人机共生思维与AI渗透技能、开拓精神与“破界”能力、创想能力与实践智慧、人文精神与科技合伦行动力、人类共同体思维与跨文化行动力等特质。新质人才的培育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培养范式,包括:细化融通培养机制,以素养导向的AI教育培育新质后备人才的基础教育;依托智能学科平台,以“AI+X”微专业塑造新质中坚人才的高等教育;建立数字孪生平台,以产教融合认证发展新质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未来的新质人才应当是具有创新潜质的AI原民,新质人才培养思路应推广到新生代(AI原民)人才的培养,致力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新质人才不断涌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J].
杨清 .
中国教育学刊, 2023, (08) :64-70
[2]   以知识点为中心建设AI+X微专业 [J].
吴飞 ;
陈为 ;
孙凌云 ;
肖俊 .
科教发展研究, 2023, 3 (01) :96-116
[3]   教育新基建赋能智慧校园转型升级:可能与可为 [J].
赵晓伟 ;
沈书生 ;
翁子凌 .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11) :42-49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理解教育:历程、经验与启示——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为例 [J].
戴岭 ;
朱洪翠 ;
姜建宇 .
教学研究, 2022, 45 (04) :1-9
[5]   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 [J].
沈书生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8 (01) :1-8
[6]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23,
[7]  
Organic synthesis in a modular robotic system driven by a chemical programming language.[J] Steiner Sebastian;Wolf Jakob;Glatzel Stefan;Andreou Anna;Granda Jarosław M;Keenan Graham;Hinkley Trevor;AragonCamarasa Gerardo;Kitson Philip J;Angelone Davide;Cronin Leroy Science (New York; N.Y.)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