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教育空间的基本形态、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势

被引:5
作者
王建梁
刘海洋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教育空间; 空间形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
D O I
10.16061/j.cnki.cn46-1076/c.2024.01.01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空间有独特的内在逻辑,承载着社会文化意义,反映了时代特色。教育空间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提供了独特视角。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空间呈现出教育实体空间、教育混合空间及教育虚拟空间互嵌互融的形态,表现了形态转换、实践转移与关系转型的逻辑。不论未来的技术如何更新迭代,教育都要在多元空间中重视保护儿童的生活世界,追求人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空间观念并充分发挥儿童的空间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德) 胡塞尔 (Husserl;E.) ; 著.商务印书馆.2001,
[2]  
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New publication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ivity..UNESCO;.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new-publication-digital-transformation-education-and-school-connectivity.2020,
[4]  
规训与惩罚学术前沿..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   元宇宙推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J].
杨宗凯 .
教育研究, 2022, 43 (12) :23-26
[6]   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基于社会理论空间转向的视角 [J].
陈炜 .
教育研究, 2022, 43 (09) :150-159
[7]   教育研究的关系转向:缘起、议题与展望 [J].
韩伟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 43 (04) :33-43
[8]   从解蔽主体到补偿“代具性”: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价值新论 [J].
庞茗月 ;
戚万学 .
远程教育杂志, 2022, 40 (03) :56-66
[9]   虚幻的愿景:“教育技术神话”批判研究五十年 [J].
孙碧 .
比较教育研究, 2021, 43 (12) :63-70
[10]   “技术”何以重塑教育 [J].
陈晓珊 ;
戚万学 .
教育研究, 2021, 42 (10) :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