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61
作者
卢亚灵 [1 ,2 ]
颜磊 [1 ]
许学工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脆弱性; 空间自相关分析; 环渤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一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J].
赵冰 ;
张杰 ;
孙希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3) :135-138
[2]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 [J].
樊哲文 ;
刘木生 ;
沈文清 ;
林联盛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2) :202-208
[3]   基于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大理市生态脆弱性分析 [J].
卢冬爱 ;
谈树成 ;
夏既胜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 (02) :92-96
[4]   江苏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构建 [J].
戴亚南 ;
彭检贵 .
海洋学研究, 2009, 27 (01) :78-82
[5]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J].
张笑楠 ;
王克林 ;
张伟 ;
陈洪松 ;
何寻阳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749-757
[6]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J].
谢花林 .
生态学报, 2008, (10) :5020-5026
[7]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 [J].
周亮进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03) :25-31
[8]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J].
乔青 ;
高吉喜 ;
王维 ;
田美荣 ;
吕世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117-123
[9]   天山北坡生态经济的脆弱性 [J].
吴建寨 ;
李波 ;
张新时 ;
赵文武 ;
姜广辉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8, (04) :859-865
[10]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中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J].
潘竟虎 ;
冯兆东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1)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