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20
作者
傅威
林涛
机构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耦合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耦合定量判断; 灰色关联度分析; 数理模型; 系统动力学;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10.03.022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判断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关系是建立有效协调机制的关键。本文从发展、机理方法和应用实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研究中主要的3类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耦合度定量判断模型(包括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数理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3类模型机理和应用情况的对照分析,总结各自优劣势,并认为具有多情景分析和多方案执行评估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吉林省西部生态支撑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J].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顾康康.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1)
[2]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J].
吴跃明 ;
郎东锋 ;
张子珩 ;
张翼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2) :51-54
[3]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演化模型研究进展 [J].
郁亚娟 ;
郭怀成 ;
刘永 ;
黄凯 ;
王真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03-2614
[5]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成效定量分析——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J].
符海月 ;
李满春 ;
毛亮 ;
刘永学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2) :225-235
[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7]   系统动力学建模法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J].
施佩 ;
涂国平 .
统计与决策, 2007, (15) :37-38
[8]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交互耦合关系 [J].
赵雪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6) :1-7
[9]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J].
吴玉萍 ;
董锁成 ;
宋键峰 .
地理研究, 2002, (02) :239-246
[10]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