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37
作者
陈秀山
杨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比较优势; 金融危机; 公共服务均等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着力构建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化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且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等五大目标的动态组合。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应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体系、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J].
杜鹰 .
宏观经济管理, 2009, (02) :7-11
[2]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新解 [J].
王琴梅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6) :46-50
[3]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J].
吴殿廷 ;
何龙娟 ;
任春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40-143
[4]   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J].
李尊实 ;
张炜熙 ;
高铭杉 .
经济论坛, 2006, (12) :11-13
[5]   论区域协调发展 [J].
陈栋生 .
工业技术经济, 2005, (02) :2-6
[6]   西部地区大开发新思路的探讨与阶段分析 [J].
李晓西 .
中国统计, 2000, (10) :1-1
[7]   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 [J].
曾坤生 .
中国软科学, 2000, (04) :120-125
[8]   九十年代中国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J].
刘再兴 .
江汉论坛, 1993, (02) :20-25
[9]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魏后凯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