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开放:城市回族聚居区的变迁模式

被引:16
作者
良警宇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城市; 回族; 聚居区; 变迁;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03.01.013
中图分类号
C951 [民族起源、发展、变迁];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的变迁 ,经历了由相对独立的封闭性寺坊社区 ,转变为开放性象征社区的发展历程。牛街的个案显示 ,探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模式 ,不仅要注意社会距离与文化融合、民族文化认同、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作用 ,以及城市民族分布格局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更应当关注其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民族政策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特点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北京牛街礼拜寺阿拉伯文墓碑来历质疑 [J].
姜纬堂 .
文物, 1987, (11) :81-85
[2]  
北京规划建设五十年.[M].张敬淦著;.中国书店.2001,
[3]  
都市里的村民.[M].柯兰君;李汉林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王铭铭著;.三联书店.1997,
[5]  
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M].黄光学 主编;《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编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6]  
北京牛街.[M].刘东声;刘盛林编;.北京出版社.1990,
[7]  
北京牛街志书-《冈志》.[M].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刘东声;刘盛林注释;.北京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