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劳动的理论发展、估算方法与中国经验

被引:13
作者
郭金兴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剩余劳动; 概念; 思维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估算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正> 一、引言剩余劳动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剩余劳动由传统经济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的转移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剩余劳动数量的减少以至消失,是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准确地估算剩余劳动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剩余劳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剩余劳动的准确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剩余劳动,都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促进了剩余劳动理论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假定出发,提出不同的剩余劳动概念,产生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结果。然而,只有明确不同估算方法所使用的概念及其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07, (07) :4-14+22
[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徐剑侠 .
经济研究, 2006, (04) :68-78
[4]   民工短缺与人文关怀——以东莞为例 [J].
莫安达 ;
李伟业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2) :45-48
[5]   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J].
王检贵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27-35+204
[6]   我国现行劳动统计的问题 [J].
岳希明 .
经济研究, 2005, (03) :46-56
[7]   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 [J].
谢培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52-55
[8]   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 [J].
陈先运 .
统计研究, 2004, (02) :50-52
[9]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分析 [J].
韩纪江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5)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