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农业剩余劳动及其转移问题:理论思考与中国的经验
被引:37
作者
:
郭熙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电话:-
郭熙保
机构
: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电话:-
来源
:
世界经济
|
2002年
/ 12期
关键词
:
农业剩余劳动;
劳动力转移;
资源配置效率;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
本文通过把剩余劳动区分为静态剩余和动态剩余 ,将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农业剩余劳动两种对立的观点协调起来。静态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前不存在剩余劳动 ,只是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之后才出现剩余劳动。中国的城乡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就地转移 ,向城市迁移的规模较小 ,这种状况是由城乡分割制度造成的。在过去2 0年中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总量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是 2 5%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 2 0 %。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80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发展经济学.[M].谭崇台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
←
1
→
共 2 条
[1]
发展经济学.[M].谭崇台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
中国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