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文化的变奏与调谐——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梳理

被引:9
作者
姬会然
机构
[1] 石家庄学院马列部
关键词
农村文化; 国家-社会; 农村社会;
D O I
10.13582/j.cnki.1672-7835.2014.04.011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从"国家-社会"关系纵向演变的视角看,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国家-社会关系转型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文化转变动向、乡民抗争性文化和国家与乡村社会文化衔接机制的变化。国家对农村社会高度整合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国家对农村文化改造的方式与强度,以及文化改造带来的农村社区文化与农村相关行动者行为逻辑的变化。国家体制性权力退出农村社会后的乡政村治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农村某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复兴与农村公共文化的重塑。梳理三个时期的中国农村文化研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为:文化建设首先要确保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留乡"、"在乡",引领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二要重视农村地方性文化网络对国家主流价值观"乡土化"的承接作用;三要关注农村文化受众的文化需求;四要注重发挥农村中传统的、惯习性文化的正向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J].
禹兰 .
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6) :214-216
[4]   红枪会与近代乡村自卫(1912-1937)——以鲁东地区为中心 [J].
杨焕鹏 .
民俗研究, 2010, (01) :85-99
[5]   农民合作:客观必要性,主观选择性与国家介入 [J].
赵晓峰 .
调研世界, 2007, (02) :28-31
[7]   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 [J].
贺雪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01) :5-7
[8]  
乡村建设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梁漱溟, 2011
[9]  
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M].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徐勇, 2009
[10]  
华北村治[M]. 中华书局 , (美) 李怀印,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