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

被引:31
作者
杨道德 [1 ]
邓娇 [1 ]
周先雁 [1 ]
张志强 [1 ]
晏玉莹 [1 ]
张鸿 [2 ]
何玉邦 [3 ]
王伟 [4 ]
李俊生 [4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
[2]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候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有效性; 管理有效性; 案例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野生动物类型105个。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如何,故很有必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开展评估。基于保护目标物种,以10a为时间尺度,采用集成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示范研究法,率先构建了我国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保护对象为候鸟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指标进行赋分。评估框架包含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9个因素层、36个指标层,另增加人为影响赋分区(-12分—+8分)。其中,生态有效性评估包含代表性、适宜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共5个因素层及15个指标层;管理有效性评估包含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效果共4个因素层及21个指标层。为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10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保护目标物种种群动态与生境的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社区共管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快速发展的生态旅游对候鸟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候鸟的宣传教育、野外巡护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土地管理权属的混乱使候鸟的生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建议进一步争取土地所有权和落实管理权,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达到减少人为影响与恢复候鸟生境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891 / 18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研究进展 [J].
晏玉莹 ;
邓娇 ;
张志强 ;
周先雁 ;
杨道德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4) :1128-1134
[2]   全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成效评估指标 [J].
辛利娟 ;
王伟 ;
靳勇超 ;
刁兆岩 ;
李俊生 .
草业科学, 2014, (01) :75-82
[3]   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J].
邓晓军 ;
许有鹏 ;
翟禄新 ;
刘娅 ;
李艺 .
生态学报, 2014, 34 (04) :993-1001
[4]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J].
郭子良 ;
李霄宇 ;
崔国发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8) :2220-2228
[5]   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J].
骆成凤 ;
许长军 ;
游浩妍 ;
靳生洪 .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4450-4459
[6]   青海湖流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补偿标准研究 [J].
宋晓谕 ;
徐中民 ;
祁元 ;
尹小娟 ;
葛劲松 .
冰川冻土, 2013, 35 (02) :496-503
[7]   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J].
孙锐 ;
崔国发 ;
雷霆 ;
郑姚闽 .
生态学报, 2013, 33 (06) :1952-1963
[8]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 [J].
郑姚闽 ;
张海英 ;
牛振国 ;
宫鹏 .
科学通报, 2012, 57 (04) :207-230
[9]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评价 [J].
王亚欣 ;
鞠洪波 ;
张怀清 ;
江东 ;
庄大方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3) :323-331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J]. 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苗鸿.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