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与常规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治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35
作者
周石
余雷
陈绪光
徐国斌
王帆
宋杰
王学建
机构
[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比较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 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 (3D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并与常规DSA(2DDSA)进行比较。方法 对 2DDSA证实的 4 2例患者 5 0条狭窄颈动脉分别进行旋转血管造影和DSA三维成像后处理 ,对其中 19例患者进行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 2DDSA和 3DDSA检查。由工作经验丰富的 2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 2DDSA和 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 ,并计算出血管的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通过仿真血管内镜 (virtualangioscopy ,VA)观察血管内表面斑块的情况。结果  3DDSA与 2DDSA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DDSA测量的面积狭窄率约 6 8%明显高于 3D及 2DDSA测量的直径狭窄率 P <0 0 1) ,按面积狭窄率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也多数比按直径狭窄率严重 ;3DDSA显示 34条血管存在斑块 ,而 2DDSA仅显示 6条 (P <0 0 0 5 ) ;3D与 2DDSA判断内支架术后狭窄改善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3D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优于 2DDSA ,能为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评价疗效提供更丰富的有用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三维DSA在诊断和栓塞治疗脑动脉瘤中的价值 [J].
杨华 ;
刘健 ;
周石 ;
刘窗溪 ;
孙业忠 ;
陈益民 ;
韩国强 ;
高方友 ;
董明昊 ;
宋杰 ;
张继方 ;
唐家祥 ;
许红 ;
吴晓萍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04) :72-74
[2]   颅外颈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附45例报告) [J].
黄明迁 ;
黄勇 ;
王仪生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06) :30-33
[3]  
人体生理学.[M].范少光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