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基于DPSIR-DEA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率测度及分析
被引:44
作者:
张建清
[1
,2
]
张岚
[1
,3
]
王嵩
[2
,3
]
范斐
[2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3] 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效率;
影响机制;
DPSIR-DEA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DPSIR-DEA模型在涵盖指标全面的基础上能够重点突出效率,便于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发现区域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弥补低效率地区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方法来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框架,利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D-S证据理论合成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该框架进行量化,基于量化结果利用超效率SBM-DEA模型进行效率计算,并依据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3—2015年间各省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地区效率水平及其变化幅度的差异较为显著;(2)华中和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结果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结果相对较高,绝大多数年份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西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结果波动不大且处于较低水平;(3)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高于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地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高于内陆地区;(4)城镇化率、第二产业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调整系数以及科技从业人数对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人口密度、耕地面积以及资源消耗压力对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阻碍作用,工业三废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效率的阻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从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影响机制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