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

被引:81
作者
黄富祥
康慕谊
张新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经济补偿; Logistic增长曲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经济补偿作为一项政策措施 ,对保障当前西部开发进程中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展开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作为我国植被生态建设中一个全新的举措 ,目前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刚刚开始 ,有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的探讨阶段。循着“为什么要补偿 ?→补偿多少 ?→如何补偿 ?”的思路 ,建立了经济补偿的概念模型 ,着重探讨了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多层次补偿制度建立等问题 ,并对目前处于试点示范中的经济补偿政策进行了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2]   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办法探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 [J].
欧名豪 ;
宗臻铃 ;
董元华 ;
杨林章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109-112
[3]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以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为例 [J].
苗光忠 ;
陈谦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2) :1-5
[4]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J].
廖允成 ;
王立祥 ;
温晓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51-55
[5]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 [J].
陈仲新 ;
张新时 .
科学通报, 2000, (01) :17-22+113
[6]   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 [J].
曹利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 (02) :48-52
[7]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种理论构造方法 [J].
蒲勇健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04) :25-29
[8]   区域资源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模型 [J].
沈建荣 ;
陈琳 ;
廖鸿志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 (09) :53-55
[9]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以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为例 [J].
苗光忠 ;
陈谦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