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再思:报刊史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27
作者
黄旦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媒介; 报刊史; 新路向;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8.12.002
中图分类号
G219.29 [新闻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已有的中国报刊史研究,继承的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所蕴含的媒介观,即以工具论为前提,以报刊性质为尺度,以报刊内容为重点,从中显示报刊对于社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对之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媒介观,不仅与当前的传播实践相牴牾,而且也严重束缚了研究的想象力。文章将麦克卢汉等的论点与戈公振的做比照,并结合最近的一些研究,力图从媒介理论的角度,为改变现有报刊史研究状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文章提出,报刊史研究者要敞开眼界,吸取不同学科的理论养料,改变考察媒介的思维和视野,同时转变观念,跳出已有的研究范式,从再思媒介切入,以辟出一条中国报刊史研究的新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报纸革命:1903年的《苏报》——媒介化政治的视角 [J].
黄旦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23 (06) :22-45+126
[2]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范式的变更 [J].
黄旦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12) :5-19+126
[3]   为了重建的反思: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14, (12) :50-58
[4]   “报纸”的迷思——功能主义路径中的中国报刊史书写之反思 [J].
黄旦 .
新闻大学, 2012, (02) :30-36+29
[5]   走向媒介本体论 [J].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
胡菊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249-254
[6]  
人如何书写历史.[M].韦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  
技术·性别·历史.[M].白馥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8]  
彻底的自然.[M].(美) 德昆西;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9]  
加速.[M].罗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0]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莱考夫;约翰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