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效应下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问题

被引:16
作者
王朝明
李梦凡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极化效应; 中等收入者群体; 标准与规模;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3.06.01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愈益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形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村贫困与极化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J].
王祖祥 ;
范传强 ;
何耀 ;
张奎 ;
王红霞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73-88+206
[2]   我国行业收入分配发生两极分化了吗?——来自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的证据 [J].
顾严 ;
冯银虎 .
经济评论, 2008, (04) :5-13
[3]   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 [J].
徐现祥 ;
王海港 .
经济研究, 2008, (02) :106-118
[4]   两极分化测度方法述评与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 [J].
洪兴建 ;
李金昌 .
经济研究, 2007, (11) :139-153
[5]   论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J].
杨圣明 ;
郝梅瑞 .
财贸经济, 2005, (12) :45-51
[6]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J].
周晓虹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6) :37-46
[7]   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中产阶级的兴起 [J].
肖华锋 .
文史哲, 2001, (05) :120-126
[8]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铁梅主编, 2006
[9]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美)C.莱特·米尔斯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