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用于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测系统及其应用试验

被引:44
作者
孙建华
赵琳娜
赵思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沙尘天气; 起沙机制; 沙尘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邵亚平发展的具有清晰风蚀物理学概念的起沙数值模式、输送模式与PSU/NCAR的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MM5进行耦合 ,以高精度中国区域的GIS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数据为基础 ,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沙尘暴起沙和输送过程的预测系统。该预测系统可以预测地面起沙率和大气中沙尘浓度。在此基础上 ,采用该系统对 2 0 0 2年 3~ 4月 3次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 (暴 )天气的起沙和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沙尘浓度与地面天气现象及卫星云图的沙尘天气范围比较一致 ,预测系统对沙尘天气的起沙和输送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北方上述大范围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为蒙古国的南戈壁省、东戈壁省 ,内蒙古中西部 ,河北省北部 ,山西省东北部 ,甘肃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起沙中贡献最大的粒子粒径为 2~ 1 1μm和 1 1~ 2 2 μm ,能够长时间、长距离输送的沙尘也是上述大小的粒子 ,沙尘粒子的垂直输送高度一般在 5 0 0hPa以下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4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M].(英)拜格诺(Bagnold;R.A.)著;钱宁;林秉南译;.科学出版社.1959,
[2]   一次引发华北和北京沙尘(暴)天气起沙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赵琳娜 ;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279-294
[3]   中国沙尘暴天气的新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张仁健 ;
韩志伟 ;
王明星 ;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2, (04) :374-380
[4]   东亚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的遥感研究 [J].
延昊 ;
王长耀 ;
牛铮 ;
张晔萍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1) :90-94+97
[5]   2001年春季沙尘天气分析 [J].
吴晓京 ;
陆均天 ;
张晓虎 ;
郑新江 ;
孙家民 .
国土资源遥感, 2001, (03) :8-10+24
[6]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7]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趋势 [J].
牛生杰 ;
孙继明 ;
桑建人 .
中国沙漠, 2000, (01) :56-59
[8]   一次黄沙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刘毅 ;
任丽新 ;
周乐义 ;
周明煜 ;
高原 .
大气科学, 1998, (06) :102-109
[9]   东亚地区黄沙长距离输送模式设计 [J].
黄美元 ;
王自发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8, (04) :243-255
[10]   黑风暴的沙尘形成与输送参数化及中尺度数值试验 [J].
刘春涛 ;
程麟生 .
气象学报, 1997, (06) :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