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31
作者
王金霞 [1 ,2 ]
张丽娟 [1 ,2 ]
黄季焜 [1 ,2 ]
Scott Rozelle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影响因素; 政策; 社会经济条件; 黄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 [J].
李向东 ;
隋鹏 ;
张海林 ;
高旺盛 ;
陈源泉 ;
马月存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02) :190-195
[2]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效应的研究 [J].
马忠明 ;
徐生明 .
甘肃农业科技, 1998, (03) :15-17
[3]  
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 农业部. http://www.amic.agri.gov.cn/DesktopModules/Infos11/Infos/ThisInfo.aspx-c=1&itemid=27336 . 2008
[4]  
Development,Diffusion and Impact ofC onservation Farming in Zambia. Haggblade,S,Tembo,G.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