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被引:59
作者
陈峪
任国玉
王凌
邹旭恺
张强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暖冬指标; 等级划分; 地面气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采用三分位方法确定单站暖冬阈值,并将单站暖冬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以此为基础,确定区域暖冬和全国暖冬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暖冬采用站点相对比例确定,全国暖冬采用暖冬面积相对比例界定。对我国1952—2007年的暖冬事件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暖冬频率高于北方,强暖冬多发区出现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北方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大于南方,表明北方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以1986年为界,前期(1952—1985年)南、北方各区域均很少出现暖冬,南方各区暖冬频率略高于北方各区,后期(1986—2007年)各区暖冬年大为增加,北方各区增加最明显且超过了南方;56年中,全国性暖冬共发生15次(年),其中强暖冬共有5次(年);全国暖冬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有效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暖冬面积每10年增加10%。
引用
收藏
页码:539 / 5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南京56年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J].
缪启龙 ;
许遐祯 ;
潘文卓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5) :620-626
[2]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J].
朱艳峰 ;
谭桂容 ;
王永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66-270
[3]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 [J].
王凌 ;
张强 ;
陈峪 ;
龚道溢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1) :26-30
[4]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J].
黄嘉佑 ;
胡永云 .
气象学报, 2006, (05) :614-621
[5]   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关系 [J].
康丽华 ;
陈文 ;
魏科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330-339
[6]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J].
周雅清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43-753
[7]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J].
唐红玉 ;
翟盘茂 ;
王振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28-735
[8]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J].
任国玉 ;
初子莹 ;
周雅清 ;
徐铭志 ;
王颖 ;
唐国利 ;
翟盘茂 ;
邵雪梅 ;
张爱英 ;
陈正洪 ;
郭军 ;
刘洪滨 ;
周江兴 ;
赵宗慈 ;
张莉 ;
白虎志 ;
刘学峰 ;
唐红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01-716
[9]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任小波 ;
杨赤 .
地理学报, 2003, (S1) :11-20
[10]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J].
翟盘茂 ;
潘晓华 .
地理学报, 2003, (S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