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

被引:108
作者
邓衡山 [1 ]
徐志刚 [2 ]
应瑞瑶 [2 ]
廖小静 [2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合作社; 适宜条件; 适应性; 异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2 [经济联合体];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自《合作社法》出台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但是,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社本质上多为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凤毛麟角。本文尝试系统性地解释中国罕见真正意义合作社的原因。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厘清了合作社发展适宜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约束条件阐释了合作社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并得出结论: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完善、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农户间异质性强和制度建构外部支持缺失,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而组织成本高昂的劣势却更加突出,这是真正意义的合作社在中国难寻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3+96 +96-9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合作社与政府——制度性建构优于物资性支持[J]. 许建明,李文溥.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5(01)
[2]   美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启示 [J].
宗锦耀 ;
李树君 ;
李增杰 ;
程勤阳 ;
张德权 ;
孙煜 .
农村工作通讯, 2014, (20) :60-62
[3]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J].
邓衡山 ;
王文烂 .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07) :15-26+38
[4]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一个总体框架 [J].
周应恒 ;
王二朋 .
改革, 2013, (04) :19-28
[5]   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中国的借鉴 [J].
卢凌霄 ;
徐昕 .
世界农业, 2012, (10) :4-7
[6]   国外先进食品监管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J].
刘少伟 .
质量与标准化, 2012, (03) :32-35
[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 [J].
潘劲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6) :2-11+94
[8]   中日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对比研究 [J].
冯蕾 ;
李树超 ;
角田毅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4) :151-156
[9]   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及服务附加值的策略研究 [J].
尤月 .
经济纵横, 2010, (05) :80-83
[10]   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 [J].
何秀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1)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