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的解放与理想社会的实现

被引:22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小康社会; 理想社会; 人的解放;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18.01.005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1407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将由少数工作的人和机器合力提供,全球小康社会的实现可以预期。同时,人类的财富需要在一个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下进行分配。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实践给了人们很好的启发。生产交由少数的人和机器完成,这样就给予其余的人大量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免于工作的束缚使人类能够更加深彻地反思自身、关注自身,马克思意义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将更有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似乎更加接近解放的状态。但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对整个社会变迁的影响极其复杂,因此需要更为细致和巧妙的方式来推动这一变迁。否则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放大为社会分裂,并最终导致社会转型的中断。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社会病视角下的青年农民工闲暇生活问题化倾向解读——基于社会失范理论的分析 [J].
马纯红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 (02) :9-13
[2]   “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 [J].
唐斌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S1) :36-38
[3]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N].李小云;.人民日报.2015,
[4]  
未来简史.[M].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7,
[5]  
人类3.0.[M].彼得·诺瓦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  
智能时代.[M].吴军.中信出版社.2016,
[7]  
第二次机器革命.[M].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中信出版社.2016,
[8]  
必然.[M].凯利.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9]  
畏惧与战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M].(丹) 克尔凯郭尔;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