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性土壤起始NO3-N对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叶优良
李生秀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杨陵
[3]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山东泰安
[5] 陕西杨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土壤; 起始NO-3N; 供氮指标; 测定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陕西省的澄城、永寿、杨陵 3地区选取有机质、全N、硝态N含量差异较大的 17个石灰性土壤 ,分别在淋洗与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利用盆栽试验探讨土壤NO-3 N淋洗前、后 ,不同方法测定的已矿化N和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未淋洗土壤起始NO-3 N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所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均与小麦吸N量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34 ,0 85 6和 0 86 2 ,均达1%显著水准。与此相反 ,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间无显著相关。淋洗土壤起始NO-3 N后 ,用KCl直接浸取、KCl煮沸法浸取以及通气培养前CaCl2 所淋洗的起始NO-3 N与小麦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 ,达不到 5 %的显著水准。而通气培养、淹水培养、沸水煮沸、碱性高锰酸钾、酸性高锰酸钾及碱解扩散等方法所提取的可矿化N与小麦吸N量之间相关系数却明显提高 ,都达到 5 %或 1%的显著水平。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淹水培养 1周矿化出的NH+ 4 N、通气正式培养 2周矿化出的NO-3 N及碱解扩散出的NH+ 4 N ,其与小麦地上部吸N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r)分别由淋洗前的0 44 3,0 119,0 2 5 9增加到淋洗后的 0 86 6 ,0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土壤氮素分析法.[M].[美]布伦纳(J·M·Bremner)等 著;曹亚澄 译.农业出版社.1981,
[2]  
土壤农化分析.[M].南京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0,
[3]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J].胡田田;李生秀.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 S1
[4]   关于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Ⅰ.对几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方法的评价 [J].
李生秀 .
土壤学报, 1990, (03) :233-240
[5]   几种反映旱地土壤供氮能力的方法的比较 [J].
李生秀 ;
付会芳 ;
袁虎林 ;
肖俊璋 .
土壤, 1990, (04) :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