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体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被引:45
作者
唐海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 选择性政策执行; 政治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0 [政策、政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滥权现象常常被归咎为地方和基层官吏的道德缺陷,但问题根源主要在体制结构上,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地方政治中形成的“压力型体制”。“压力型体制”尽管为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弊端也很明显,导致国家与社会陷入紧张的冲突关系,同时使中央无法有效监督地方的不良行政。解决压力型体制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依靠自上而上的监督来解决,从制度上改革压力型体制已成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应当通过在地方政治中进一步推广民主选举,在中央、地方与民众三方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均衡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村民自治的空间拓展及其问题 [J].
景跃进 .
教学与研究, 2001, (05) :21-24
[2]   经济转型与机构改革 [J].
李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 (04) :31-35+6
[3]   “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 [J].
崔之元 .
战略与管理, 1998, (03) :60-65
[4]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5]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M]. 三联书店 , 黄仁宇 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