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33
作者
卓铁军南京周明秀南京申志祥南京 [210024 ,210024 ,210024 ]
机构
[1] 江苏省老年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诊断; 流性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8 [外科、骨科];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 M 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骨质疏松症( O P) B M D 诊断标准探讨。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1600例正常人腰椎前后位、腰3侧位、股骨近段各部位 B M D 值,其中女性1072例,男528例,年龄范围30~89岁,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6组统计分析,同时分别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减低20及其25 S D 作为 O P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男女两性 B M D 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各部位 B M D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其中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两性骨丢失速度70岁之前 W ard's> L2 L4 > Neck > Troch,70岁之后 W ard's Neck> Troch> L2 L4。在减低20 S D 患病男性有288% ,女性有351% 的人已发生骨折。结论 为本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 B M D 值及变化特点积累了数据和资料,同时提出为避免部分 O P患者误诊、漏诊,鉴于国情, O P诊断标准以减低20 S D 更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骨密度随增龄变化及其测定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J].
杨健 ;
倪少凯 ;
苏敏 ;
萧亚景 ;
吕中伟 ;
刘秀芊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 (09) :639-640
[2]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J].
赵燕玲 ;
潘子昂 ;
王石麟 ;
王虔 ;
刘京萍 ;
刘忠厚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 (01) :4-7+30
[3]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J].
唐海,罗先正,任素梅,赵亮,王宝军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4) :1-5+20
[4]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J].
陶国枢,吴青,张京立,刘晓玲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3) :6-8
[5]   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再认识及防治对策附视频 [J].
牟善初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4, (06) :363-366
[6]  
Spine and femur densitometry at the menopause: Are both sites necessary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osteoporosis?[J] . J. M. Pouilles,F. Tremollieres,C. Ribot.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 . 1993 (5)
[7]  
Early postm enopausaldim inution of forearm and spinalbone m ineraldensity:a crosssectionalstudy. Bjam ason K, Hssager C, Raven P, et al. Osteoporosis Int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