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脆弱性的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策略研究

被引:10
作者
叶正伟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生态脆弱性; 水土保持; 对策;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7.03.031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分析了淮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认为流域两侧地形和水系严重不对称的基底性脆弱,南北气候过渡带的交错性脆弱,暴雨降水及径流的波动性脆弱,植被覆盖、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性脆弱和黄河夺淮导致的历史遗传性脆弱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针对淮河流域脆弱性成因,提出了该区水土保持的主要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156 +1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邛海流域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 [J].
王丽婧 ;
郭怀成 ;
刘永 ;
戴永立 ;
王吉华 .
生态学杂志, 2005, (10) :1192-1196
[2]   淮河流域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J].
吴培任 ;
张炎斋 ;
胡裕明 .
治淮, 2006, (02) :16-17
[3]   对沂沭泗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探讨 [J].
詹道强 .
治淮, 2000, (01) :32-33
[4]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J].
冷疏影 ;
刘燕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42-47
[5]   生态交错带(Ecotone)理论研究进展 [J].
高洪文 .
生态学杂志, 1994, (01) :32-38
[6]   生态交错带与生态流 [J].
王庆锁 ;
冯宗炜 ;
罗菊春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53-59+67
[7]   浅析淮河流域的防洪体系 [J].
王先达 .
中国水利, 2003, (19) :29-31
[8]   过去100年来洪泽湖洪涝灾害特性分析 [J].
叶正伟 ;
朱国传 ;
江波 .
水利水电技术, 2005, (03)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