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48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剩余法; Malmquist指数;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08.08.00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使用索洛剩余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拆分后发现,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是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具有技术效率优势。但是近年来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有所下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投金融体系不发达,私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资金瓶颈约束导致技术进步率有所退化。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
[2]   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管理世界, 2005, (04) :56-64
[3]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4]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63-296
[5]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6]   Separating technical change from time-varying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n the absence of distributional assumptions [J].
Karagiannis, G ;
Midmore, P ;
Tzouvelekas, V .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2, 18 (01) :23-38
[7]  
Esti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 when production is not efficient: a paneldata approach[J] . Subal C. Kumbhakar,M. Denny,M. Fuss.Econometric Reviews . 2000 (4)
[8]   The natur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J].
Liu, ZQ .
POST-COMMUNIST ECONOMIES, 2000, 12 (02) :201-214
[9]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 Rolf F?re,Shawna Grosskopf,Mary Norris,Zhongyang Zhang.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