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

被引:11
作者
梁燕城
机构
[1] 加拿大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加
关键词
儒家哲学; 后现代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89 [其他哲学流派]; B22 [先秦哲学(~前220年)];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010102 ;
摘要
<正>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1、何谓“后现代”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后现代”一辞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社会科学角度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指现代以后的“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另一是哲学、艺术与文化角度所谓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指对现代文化加以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A Study of History .2 Amold J.Toynbee. .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