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研究纬度下的全球性城市发展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探析——以中国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的构建和分析为例

被引:3
作者
于宏源 [1 ]
李昕蕾 [2 ,3 ]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
[2]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3] 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过程研究; 全球性城市发展; 城市活力指数; 发展中国家城市; 全球城市指标体系;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8.10.003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近年来,全球城市理论的研究范式呈现出空间网络化、主动性认知转向和外交功能性聚焦等发展趋势,但是这一范式变迁还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实践模式,基本反映了对全球城市及其资源流动和配置的"结构性"研究。随着世界权力体系的变迁和地缘经济版图的演进,全球城市格局发生了新的调整,即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性城市拥有更为强劲的增长动力,日益成长为重要的全球性城市。这需要我们从"过程性"研究纬度重新审视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时间的社会性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建构作用,"过程纬度"为全球城市的结构变迁提供了一种动力机制,为城市进化过程提供了动态性诠释。对于全球城市发展的过程性研究,首先需要突破既有的"结构性"城市指标体系。因此,基于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通过多元指标设置来衡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边界,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对外交往活力的过程性研究。通过对中国排名前十的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描述和比较,旨在用量化方式回答如何基于过程纬度来分析中国城市对外交往的内涵以及衡量形式,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如何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和城市发展活力提供软性的政策指导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城市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郑国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2) :83-87
[2]  
Whose city is it?Globa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new claims. Sassen,S. Cities and Citizen-ship . 1999
[3]  
"Does Networked Globalization Need Networked Governance?". Sofie Bouteligier. the 50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 2009
[4]  
City Diplomacy,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itiesas the New Acto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 Zarghani,M. J. Ranjkesh,M. Eskandaran. Urban-Regional Studies and Research Journal . 2014
[5]  
The Modern World-System: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16th Century. Wallerstein,I. New York . 1976
[6]  
"A Thousand Leaves:Notes on the Geographies of Uneven Spatial Development,". Neil Brenner. Th e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scale . 2009
[7]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Penrose ET. . 1959
[8]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Friedmann J. Development and Change . 1986
[9]  
World City Networks and Hierarchies, 1977-1997: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lobal Air Travel Links. David A Smith,Michael F Timberlak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 2001
[10]   世界城市研究综述 [J].
谢守红 ;
宁越敏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5) :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