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被引:50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吴承祯
陈先珍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
[2] 东北林业大学
[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福州
[4] 哈尔滨
[5] 武夷山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 空间格局; 干扰; 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 5 0 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1从 1996年至 2 0 0 1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 4 2 1块增加到 4 5 2块 ,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 0 .6 0 6 6减少至 0 .6 0 2 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 0 .0 0 2 6 ,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 ,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 ,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 ,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2从局部上看 ,5 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 3位 ,分别减少了 0 .5 6 4 4、0 .2 833、0 .2 80 4 ,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602 / 16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J].
何东进 ;
洪伟 ;
胡海清 ;
陈炳荣 ;
王国礼 .
林业科学, 2004, (01) :174-179
[2]   武夷山景区主要景观类型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及其等级尺度效应分析 [J].
何东进 ;
洪伟 ;
胡海清 ;
吴承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21-25
[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J].
何东进 ;
洪伟 ;
胡海清 ;
陈先珍 ;
俞建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6) :574-577
[4]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特征 [J].
何东进 ;
洪伟 ;
胡海清 ;
陈炳荣 ;
国礼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5) :24-26
[5]   伊洛河流域典型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 [J].
丁圣彦 ;
钱乐祥 ;
曹新向 ;
李爽 ;
李昊民 .
地理学报, 2003, (03) :354-362
[6]   武夷山毛竹天然林生物量与能量分配规律及其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J].
何东进 ;
洪伟 ;
吴承祯 ;
蓝斌 ;
黄辉 ;
吴雄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2) :291-296
[7]   武夷山杉木林凋落物动态初探 [J].
吴承祯 ;
洪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 (03) :201-206
[8]   基于遥感数据的塔南策勒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J].
王兮之 ;
HelgeBruelheide ;
MichaelRunge ;
王刚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91-1499+1573
[9]   绿洲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任一萍 .
生态学报, 2001, (11) :1947-1951
[10]   武夷山米槠种群生命表分析 [J].
毕晓丽 ;
洪伟 ;
吴承祯 ;
闫淑君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3) :24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