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被引:50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吴承祯
陈先珍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
[2] 东北林业大学
[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福州
[4] 哈尔滨
[5] 武夷山
来源: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
空间格局;
干扰;
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 5 0 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1从 1996年至 2 0 0 1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 4 2 1块增加到 4 5 2块 ,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 0 .6 0 6 6减少至 0 .6 0 2 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 0 .0 0 2 6 ,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 ,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 ,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 ,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2从局部上看 ,5 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 3位 ,分别减少了 0 .5 6 4 4、0 .2 833、0 .2 80 4 ,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602 / 161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