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被引:15
作者
杨馨越
魏朝富
倪九派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生态屏障区; 耕地承载力; 人口生态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82802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关键内容,对于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库区内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少屏障区内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干扰,人口生态转移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耕地数量和产量的角度出发,分别以人均耕地需求和人均粮食需求为度量计算了生态屏障区内15个区县的耕地现有承载力,并预测了造林规划实施完成后区内耕地承载力。研究表明:①三峡生态屏障区域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现状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盈亏高达117.01万人,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盈亏值也达94.93万人。而通过预测区域2020年CLCCa盈亏更是达到127.39万人。②区域需要进行人口生态转移,其转移对象主要为农村人口,转出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北翼的区县,而位于"一圈"与东南翼的区县耕地数量承载力略有盈余,可作为迁入区。③除了实施人口生态迁移,还要从保护耕地数量动态平衡和促进其质量提升2个方面提高区域耕地承载力,以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的多重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554 / 15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基于地块尺度的耕地集约利用与环境压力关系——以塔里木河流域780个地块为例 [J].
张新焕 ;
杨德刚 ;
王昌燕 ;
侯艳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5) :635-642
[2]   三峡库区消落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源解析 [J].
叶琛 ;
李思悦 ;
张全发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1) :146-149
[3]   河西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J].
杨东 ;
刘强 ;
郭盼盼 ;
刘洪敏 ;
郑凤娟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3) :4-7
[4]   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农户搬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县为例 [J].
王珊 ;
张安录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 27 (03) :32-38
[5]  
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重大社会问题前瞻研究[J]. 孙元明.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5)
[6]   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J].
罗翀 ;
周志翔 ;
王鹏程 ;
吴昌广 ;
肖文发 .
人民长江, 2010, 41 (07) :27-31+67
[7]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 [J].
梅伟娟 ;
周维禄 ;
蔡琳亭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8 (01) :5-8
[8]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 黄万常,周兴.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3)
[9]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 黄万常,周兴.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 (03)
[10]   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郭志伟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5)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