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村落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中缅边境村落的流动与互惠行为研究

被引:44
作者
卢成仁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流动; 村落共同体; 互惠机制; 社会身份;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1.008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村落共同体的瓦解是流动背景下中国村庄研究的一个核心诊断。本文以娃底村田野调查为中心,在将物的流动、货币流动与人的流动过程互相参验、结合的讨论中,区分流动所具有之不同性质后,认为互惠机制的存在与运作是流动背景下村落共同体得以延续和维系的基础。这一论述的逻辑前提来自于,对互惠具有使不同主体在微观社会运作过程中建立、形成并维系社会关系的性质之再阐释,并以社会身份的确立和保持作为互惠中回馈义务的动力机制。在详细梳理互惠机制与市场、国家的互动过程中,提出互惠机制是村庄(社区)研究中具有一般性的分析概念,是包括村落共同体在内的微观人群共同体的有效分析概念与分析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89+245 +24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73 条
[1]   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来自湖北的证据 [J].
胡枫 ;
史宇鹏 .
人口学刊, 2013, 35 (02) :71-80
[2]   城市化与“村落终结” [J].
田毅鹏 ;
韩丹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02) :11-17
[3]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西部289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分析 [J].
蒲艳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1) :70-79
[5]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J].
谭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138-150
[6]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会结构之影响研究——基于山东、辽宁、甘肃三省六村的调查 [J].
刘华芹 ;
王修彦 ;
王瑞涛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 31 (11) :64-68
[7]   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民工收入——来自北京农民工调查的证据 [J].
叶静怡 ;
周晔馨 .
管理世界, 2010, (10) :34-46
[8]   村落视野下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对安徽宅坦村一项历史社会学的考察 [J].
狄金华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2 (03) :74-81
[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北京市为例 [J].
纪韶 ;
李舒丹 .
广东社会科学, 2010, (02) :39-47
[10]   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流动对婚育的影响——以广西融水为例 [J].
蔡慧玲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