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逻辑演进

被引:27
作者
安树伟 [1 ]
肖金成 [2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新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区域经济空间接力规律的客观存在与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基本构想是,轴带引领,构建"三纵-四横-一沿边"的空间格局;城市群支撑,形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主体形态;陆海统筹,全方位拓展潜在发展新空间;梯次推进,形成"第一代空间-发展新空间-潜在发展新空间"的接力机制。为此,必须培育经济集聚、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群区耦合、"承上启下"等新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J].
胡祖才 .
中国经贸导刊, 2016, (19) :8-9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与下一步选择 [J].
杨荫凯 .
改革, 2015, (05) :88-93
[3]   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战略新棋局 [J].
安树伟 ;
郁鹏 .
区域经济评论, 2015, (01) :13-17
[4]   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孙久文 .
区域经济评论, 2015, (01) :23-25
[5]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 [J].
杨荫凯 .
改革, 2014, (08) :125-130
[6]   我国区域政策的“泛化”、困境摆脱及其新方位找寻 [J].
孙久文 ;
原倩 .
改革, 2014, (04) :80-87
[7]   区域政策手段比较及我国区域政策手段完善方向 [J].
安树伟 ;
刘晓蓉 .
江淮论坛, 2010, (03) :36-40+52
[8]   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J].
国家发改委国地所课题组 ;
肖金成 .
改革, 2009, (09) :5-23
[9]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N]. 陈政高.人民日报. 2015 (007)
[10]  
培育中国经济新战略区域[N]. 安树伟.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