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中村更新和新市民住房“孪生难题”的联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52
作者
叶裕民 [1 ]
张理政 [1 ]
孙玥 [2 ]
王洁晶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
关键词
城中村更新; 新市民; 可支付住房; 联动机制; 广州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城中村更新是我国城市空间治理难题,新市民住房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难题,这两大难题在我国独特的城市化进程中相生相伴,是城市治理的"孪生难题"。囿于学科边界的局限性以及部门化的管理制度,我国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长期把这对"孪生难题"割裂看待,分别研究并找寻解决方案,迄今未果。鉴于此,需要利用城中村更新的历史机遇,变非正规住房为合法正规住房,同步解决城中村蔓延再生和新市民可支付住房供给两大历史性"孪生难题",同时构建城中村更新与新市民可支付租赁住房供给的联动解决机制,采用"二二四二"的新市民可支付住房供给框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当广州50%的城中村实现更新时,即可基本满足全市所有新市民的可支付住房需求,并同步防止城中村蔓延再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村庄分类研究与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为例 [J].
张磊 ;
叶裕民 ;
孙玥 ;
陈蛟 .
城市规划, 2019, 43 (06) :47-54
[2]   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 [J].
杨菊华 .
人口研究, 2018, 42 (01) :60-75
[3]   建立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租购同权”促“租售并举” [J].
黄燕芬 ;
王淳熙 ;
张超 ;
陈翔云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 (10) :17-21
[4]   “新常态”下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比较与转型路径 [J].
张磊 .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12) :57-62
[5]   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理论架构与机制创新——来自北京和广州的考察与思考 [J].
叶裕民 .
城市规划, 2015, 39 (08) :9-23
[6]   基于人口流动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 [J].
齐慧峰 ;
王伟强 .
城市规划, 2015, 39 (02) :31-37
[7]   住房何时是可支付的:识别方法和政策选择——兼对房价收入比指标的评析 [J].
陈立中 ;
陈淑云 .
中国软科学, 2014, (10) :154-164
[8]   公共住房政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路径选择 [J].
郭燕芬 ;
马骦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2 (04) :44-47
[9]   城中村改造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珠三角的突破与局限 [J].
陶然 ;
王瑞民 .
国际经济评论, 2014, (03) :26-55+4
[10]   梯度城市化:不同社区类型下的流动人口居住模式和住房状况 [J].
侯慧丽 ;
李春华 .
人口研究, 2013, 37 (02) :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