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被引:23
作者
柳艳香 [1 ]
吴统文 [1 ]
郭裕福 [2 ]
颜京辉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GOALS4.0; 华北地区; 温室气体情景排放浓度; 气候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发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 4.0),引入了大气中真实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为了检验GOALS 4.0模式对于未来30年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分析评估了GOALS 4.0模式对当代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基本再现了20世纪60—70年代末的全球和北半球温度偏低以及80年代开始的增温现象,也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近50年来的两个重要气候冷(1950—1976年)、暖(1977—2000年)时期,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相关为0.34(达到了0.05信度),华北地区的冬季温度变化幅度介于中国大陆东、西部之间。模式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经历的丰枯时期转变模拟也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根据IPCC提供的大气温室气体未来排放情景,进一步模拟预估了华北地区未来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在未来的30年中,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将会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华北是中国大陆增温最显著、增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到2030年华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相对多年平均(1961—1990年)上升2.5℃左右。未来30年的夏季,由于华北地区处于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偏南气流较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增加,使得中国大陆的降水格局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呈现出南少北多的分布型态,华北地区夏季降水会明显增多,南方地区降水则有所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华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的海气异常型 [J].
杨修群 ;
谢倩 ;
朱益民 ;
孙旭光 ;
郭燕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789-797
[2]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J].
柳艳香 ;
郭裕福 .
高原气象, 2005, (02) :129-135
[3]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J].
朱益民 ;
杨修群 .
气象学报, 2003, (06) :641-654
[4]   近50年华北干旱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及大气环流特征 [J].
张庆云 ;
卫捷 ;
陶诗言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307-318
[5]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气象学报, 2001, (06) :737-746
[6]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J].
黄荣辉 ;
徐予红 ;
周连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65-476
[7]  
Guo Yufu,Yu Yongqiang,Liu Xiying,Zhang Xuehong.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induced by CO2 increasing for East Asia with IAP/LASG GOALS mode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
[8]  
Wu Guoxiong,Liu Hui,Zhao Yucheng,Li Weiping.A nine-layer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its performanc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
[9]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limatic Variation during the Last 39 Years in China [J].
陈隆勋 ;
邵永宁 ;
董敏 ;
任阵海 ;
田广生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1, (03) :279-288
[10]  
Huang Ronghui,Wu Yifang.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89